面向非接觸式eID的SeManTiK項目圓滿結束

2014-08-19 16:21 來源:電子信息網(wǎng) 作者:鈴鐺

未來,非接觸式智能卡形式的電子身份證(eID)將不止用于證明個人身份。它們還能充當多功能卡,在日常生活的許多其他方面發(fā)揮作用:譬如,用作公交卡、工作證或圖書證等。這樣一來確實方便了消費者,但同時也對智能卡造成了更大壓力。為了在這種智能卡的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已有新型應用場合的需求,同時也為了創(chuàng)造更好的測試和評估條件,Bundesdruckerei股份有限公司、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和弗勞恩霍夫可靠性和微集成研究所(IZM)結為合作伙伴,共同開展了為期兩年的“SeManTiK”(面向人機交互的安全、長期eID應用)研究項目。他們開發(fā)了實際可行的測試方法和模擬模型,并且探索了將芯片集成到卡體中的新方法。

智能卡行業(yè)及國際標準制定機構對研究結果備感信服

采用20種不同的測試組合,對超過35,000張智能卡進行了封裝、測試、分析和評估。利用在這個項目中開發(fā)的全新測試規(guī)程,可以格外可靠、精確地證實在對5000多萬張日常使用的智能卡進行研究的國際智能卡項目中,觀察到的故障率和故障模式。Bundesdruckerei公司的首席項目經理兼協(xié)調人Joachim Kloeser表示:“未來,SeManTiK項目的研究成果將被納入智能卡行業(yè)國家標準制定機構的工作,這將表明Bundesdruckerei公司在創(chuàng)新方面的領先優(yōu)勢。”在SeManTiK項目的幫助下,智能卡制造商可以更好地模擬電子身份證的整個產品壽命周期,并根據(jù)要求調整設計。英飛凌科技在雷根斯堡的項目經理Peter Stampka是這個項目的發(fā)起人,他說:“未來,如果非接觸式eID每天要被使用多次,那么,它們必須能夠經受住比過去大得多的壓力。SeManTiK項目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提高非接觸式eID的機械強度,從而也在身份證的光學安全元件與電子安全元件之間實現(xiàn)對等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?!? 德國聯(lián)邦教育與研究部(BMBF)在兩年半的時間內,陸續(xù)為SeManTiK項目資助了180萬歐元。在一個跨學科研究和行動計劃中,“人機交互”研究課題探討了新的技術。著眼于技術創(chuàng)新,以及社會創(chuàng)新,這項研究旨在應對人口變化時期社會面臨的特殊挑戰(zhàn)。

聯(lián)邦刑事警察局在司法鑒定和方法論分析方面的技術專長,以及拜耳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專用鍍膜業(yè)務部門在襯底材料領域的專門知識,也為這項研究工作做出了貢獻。

SeManTiK eID

相關閱讀

暫無數(shù)據(jù)

一周熱門